高温季节是鱼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鱼药使用的高峰期,为安全、有效用药,在鱼药使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泼药时要全池均匀泼洒,不留死角,使整个鱼塘池水同时达到杀灭病虫害的药物浓度,不能全池泼洒药物改成绕池一周泼洒,这种施药方法不能使全池水体达到基本相同的药物浓度,池塘中间有一个区域药物浓度很低,池中鱼类会趋避到这个区域,施用的渔药达不到防治鱼病的目的。
2、要从上风处开始泼药,逐渐向下风处全塘均匀泼洒,不宜在下风处泼药。另外,还要考虑当时风力的作用,在上风刚开始用药浓度应稍微高一点,到下风的时候可略微少一点,具体在操作上上游施药时,泼洒高度应低一点,向后面可以高一点,这样才能达到全池药物浓度的相对一致。
3、不要在清晨泼药,池塘中的溶氧经过鱼类等水生动物一夜的消耗,含量已处于最低点,若清晨泼药更容易造成缺氧浮头,带来死鱼损失。在中午阳光直射时施用,因为气温越高,药物毒性越强,用药风险越大。泼洒药物应选在下午4-5时,泼药后随着傍晚的到来,气温、水温降低,可减少鱼类的应激反应和体能消耗。
4、鱼类缺氧浮头时绝对不能泼药(增氧剂除外),否则会引起鱼类烦躁不安,甚至大批死亡,带来损失。
5、泼药应选择晴天、天气凉爽时进行。阴雨连绵、气压低或气温突变降暴雨,都会使池水缺氧和引起水质变化,这时不能泼洒药物,在池塘大换水后,虾蟹等甲壳动物,通常会因此诱发大批脱壳,此时它们体质较弱,一般不宜用药。否则会引起浮头甚至大批死亡。
6、不宜在投喂饲料前泼药。由于药物的作用和反应,会影响鱼类的正常吃食,所以在鱼类吃完食后2-3小时再泼药。
7、药物应充分溶解后向池塘泼洒,不宜泼洒未溶解的药。在药物没有彻底溶化时,就开始泼洒,到最后将剩余药物及其残渣一起泼洒在池塘某个区域。这同样导致局部地区药物浓度较高,而其他区域药物浓度偏低。泼洒的药物不能有颗粒或块状、团状,以防药物没有充分溶解,水体依然达不到规定浓度,或药物颗粒被鱼误食而死亡。
8、不宜过量用药。用药要按照药物使用的浓度,计算好池塘面积,水深、用药数量。过量超标用药常常会造成药害和中毒死鱼,另外还会污染水质,用药应严格按规定标准使用,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
9、药物溶解稀释量不够,结果不能使全池都泼洒到药物。正确的全池泼洒用药方法,前提是测量并计算好池塘水体量和用药量,然后将一个池塘所需的渔药一次用水化开,把池塘化成若干等份,同时把化开的药水也分成同样等份,同时每次取一份加水稀释,使用在一份水体中,当然,在上风处要稍微多一点。
10、用药前应做好一些应急措施准备,用药后应在现场观察一段时间(2-4)小时,不离开塘边,观察鱼情,注意是否有异常情况,一旦发现鱼严重浮头或不正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最后提醒大家,在用药时尽量选择低毒低害的药剂,或者选用无公害的微生物制剂,防止用药不当毒害水产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