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底”。前半句我们经常听到,也在实践。但后半句却鲜有人提及,也就是说我们的养殖户只知道水的重要性却不知道水又是由底来决定的。不同的底质决定不同的水质,就像茶和茶叶的关系。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广大养殖户应该如何对待池塘的底质?如金技术人员给大家分享一些技术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对于池塘底质的分析和见解

    ◎ 不管是养虾也好,还是养蟹也罢,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底质

    就底质而言,不管是能排污的高位池也好,还是不能排污的土池也好,其中的营养物质都不会消散的。池塘的这些残饵和粪便会形成小块的有机物悬浮在水中,导致水的颜色从视觉效果上看,加深了好多,水体变得粘稠,有油膜。

    ◎ 底质为何能够对水体有这么大的影响呢?

    底质在整个环境中存在的意义在于交换,这个交换表现在“获得”和“流失”,获得主要是来源于水体和外界,我们投喂的饵料,药物都会经过沉淀到达底部,虾蟹的饵料和粪便以及水中的藻类及菌类的死亡都会沉积到底部,底部通过自身的菌群来对这些东西进行分解,只是这种分解是有限度的。底层的有害菌及有益菌的数量是由底氧决定的,一旦底层溶氧不足,有害菌占上风,那么分解就不彻底,大分子的有机物就不能被彻底分解,大量的有机质就会在水中悬浮,恶化水质。

    ◎ 底质改良后效果特别明显是好是坏呢?

    不要奢望一次性改善池塘的恶劣状况!池塘中的每一种平衡模式,都是不容易打破的,水体越大,这种平衡越难打破。同时,打破这种平衡是要付出代价的,很多人都觉得我只要改底了,池塘就应该发生变化,但是经过实践来看,发生变化是对的,但是不会太过明显和剧烈。如果池塘经过一次改底,就能发生很大的变化,这说明池塘的整个系统是极其脆弱的,平衡及其不稳定,一旦遇到恶劣的天气等状况,池塘就会发生很大变化,这对水产动物来说是极其强烈的应激,所以尽量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

    ◎ 为何底质出现问题,虾蟹容易发病呢?

    这其实和虾蟹的进食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虾蟹都是底栖动物,它们都是在淤泥之上吃食的,而有害菌也在这个地方生长,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连有害菌和料一起摄入的,这才导致虾蟹特别容易发病。

    ◎ 底质改良方法推荐

    不管是虾也好,蟹也罢,我们推崇从前期就开始进行底质改良,搭配多种底改相互配合,比如水质开始变得老化,水体返肥,先使用如金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全池泼洒(在黑泥多的地方重点泼洒),将池塘的有机物再氧化后分解成更小的可重复吸收的一样物质。而一般池塘中开始出现细菌性疾病的时候,先使用如金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改底,再使用如金水产菌剂杀菌解毒,因为底层的有害菌过多的时候,不可能一次性彻底杀菌,要通过多次杀菌解毒的方式来进行改良。如果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繁殖,有油膜的时候,先用如金枯草芽孢杆菌将底层的脏东西进行剥离,然后用如金水产菌剂进行底层改良,不同的状况,用不同的改良方式,持久而又有效,解决问题更为彻底。

养殖PC端.jpg